查看原文
其他

多省争创种业国家实验室,谁将胜出?

中国种业 2022-06-21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湖南岳麓山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云南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四川农科院天府种业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当前,种业振兴行动正向纵深推进,多地已明确对标国家实验室展开种业创新布局。
目前,各地的建设进展如何?都有何突出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高位部署种业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当前已进入创建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关键时期。
国家实验室作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高级别创新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为此,海南、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已明确对标国家实验室展开种业创新布局。除上述省份之外,还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积极谋划。


01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建设进展

2021年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就以代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2021年5月12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是海南省为支持自由贸易试验港建设,支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的重要平台。2021年9月,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博士后工作委员会。


2021年11月29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启动,9个研究方向共79个重大攻关项目首揭“中榜”。实验室将与揭榜专家,重点围绕种子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建议提出,海南具有承接组建以种子研究为核心的国家实验室的独特优势和条件。一是育种自然条件优越。全国80%以上的植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选育。二是育种软硬条件优越。目前,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完成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5.3万亩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划定工作,并建成了18.75万亩高标准农田。崖州湾科技城目前已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种业“国家队”,正抓紧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同时,全国各地400多家南繁单位在海南设立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8000多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南繁基地,为种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三是海南自贸港具有吸引国际种业人才、实施种子种业开放、扩大种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制度政策优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南繁硅谷”、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有利于充分发挥南繁基地“产学研”集聚优势。

建设目标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海南省为支持自由贸易试验港建设,支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搭建的重要平台。实验室以主要作物、重要经济植物、畜禽和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农业种质资源,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产业价值链。


实验室将通过组织统筹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力量,搭建种子科技创新和繁育平台,实现国家科研资源本地化、实体化运行,形成辐射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种子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支撑我国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

突出优势

参建主体多元化:海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政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并包括了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基础建设起步早: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已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已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先正达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南繁优势得天独厚:凭借良好的光热条件,海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育种基地。据统计,每年有29个省份超过700家育、繁、推相关单位的上万名科技人员,来到海南开展种子繁育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七成以上。


02                

湖南:岳麓山实验室




建设进展

湖南省政府联合中信集团在2020年就已注册成立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并已建成关键共性技术与动植物种业创新相结合的“2+8”创新架构,华智生物园区早在2019年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分子育种和生物智能大数据设施设备及国际化专业化研发团队,已为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微生物等种业各领域超过500家政产学研用单位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为岳麓山实验室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自2021年起,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牵头组织的种业创新攻关项目已经启动,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创新攻关。投资百亿的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加速建设。


2021年湖南省政府出台《岳麓山实验室建设方案》,计划2022年至2025年在长沙总部投入100亿元,建设5大功能研究部、9大公共创新平台、15个品种创制中心、6个成果转化中心和一批科研试验基地,到2030年集聚3000人以上的高水平人才团队,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科学研究、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四个高地”。


2022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支持湖南牵头组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希望以湖南岳麓山实验室为总部,以全国东西南北中等各区域为基地,以全国各研究机构为网络,构建覆盖全国的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为提高我国生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3月7日,岳麓山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举行,意味着湖南在打造生物育种科学研究高地、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地、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上迈出标志性一步。

建设目标

岳麓山实验室对标国家实验室,立足湖南省优势种业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国内外种业创新力量,将建设1个实验室总部,统筹种植与养殖2大领域,面向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种业,在全国“东南西北中”5大区域布局基地,聚焦“驯化、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设计育种”5种方式,实现“安全、发展、品种、育种、推广、产业化”6大任务。


岳麓山实验室长沙总部包括农大农科院片区、隆平片区、林大林科院片区、岳麓山大科城四大片区,有十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


农大农科院片区主攻育种基础理论与种业安全战略、前沿育种技术等种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种质培育。着力打造水稻、旱粮、畜禽、蔬菜、油菜、茶树、微生物和中药材等重大战略种源创新区、育种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区以及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集聚区。


隆平片区主攻分子设计育种、大数据智能育种等研究,着力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战略性品种培育与产业化。打造分子育种、大数据智能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共享区、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大战略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区。


林大林科院片区主攻油茶、林果等优势特色林木育种研究,着力打造木本油料与特色林木育种创新区、油茶产业化基地。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片区主攻生物种业超算系统、水产育种研究、淡水鱼类战略性新品种培育等研究。打造淡水鱼类战略性新品种培育创新区、生物育种算力共享区。

突出优势

产业实力雄厚:湖南是我国鱼米之乡、猪粮大省,农业生产对种业创新支撑力强。领跑全国种业的优势突出,隆平高科是全球第七、国内第一的农作物种业领军企业,华智生物是我国领先的动植物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湖南有种子企业400余家,上市企业22家。


人才优势明显:湖南种业领域人才济济。湖南拥有袁隆平院士团队传承,拥有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吴义强等八位农业领域院士,拥有4000多位海内外高层次人员等种业科研人员开展种业科研攻关。


创新平台富集:湖南目前建设了杂交水稻、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木本油料资源利用等3个种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种业相关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14个部级种业相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掌握了水稻育种、辣椒杂交制种、鱼类育种等领先国际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得了种业领域唯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创新团队奖,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03                

湖北:洪山实验室




建设进展

2020年12月,洪山实验室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组建。


2022年1月15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组织生物种业发展研讨会暨洪山实验室建设咨询论证会,通过洪山实验室提交的创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建议方案。


2021年,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赴洪山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应勇强调,“ 要更好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市场推广开拓力度,提高新品种接受度、知名度、占有率。要继续发挥院士领衔农业产业链等机制作用,为重点农业产业种养、加工和市场开拓提供有力科技支”。

建设目标

洪山实验室将以主要农作物、主要园艺作物、家畜、水产、微生物纳入研究范围,凝炼了5个研究方向——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基础、绿色优质品种培育、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汇聚人才链、围绕人才链激活治理链,打造生物种业领域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长江经济带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服务国家和湖北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

突出优势

产学研相结合: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参建单位包括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驻省科研机构,以及中化先正达中国、安琪酵母、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科研力量雄厚:聚焦生物育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担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汇聚了包括湖北省内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位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家杰青、优青等优秀科技人才。


湖北创新基础好:湖北是我国生物育种重要科研基地,武汉着力打造“中国种都”。拥有全球第一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全球第一支试管藕、优质双低油菜品种、优质柑橘、优质鱼、优质瘦肉猪等标志性创新成果。


04                

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




建设进展

2021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神农种业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实验室本部负责总体规划和运行,首期启动植物研究中心和动物研究中心,用足用好用活省内种业技术和人才资源,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整合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从而实施一体化布局,多主体协同,全球化揽才,大跨度开放,全链条重塑,高效率运行。


实验室的核心任务包括:一是建设一流种业创新平台;二是凝聚一流种业创新人才;三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四是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五是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六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建设目标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引进一批一流的领军人才,组建研发团队10-15个;攻克一批种业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到2035 年,培养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流种业领军人才30名以上;在育种理论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进入国家实验室行列;综合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突出优势

粮食主产区优势突出:河南省是我国粮食大省,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既包括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优势种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包括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种业龙头企业。


05                

云南: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



建设进展

2022年1月,云南省科技厅起草完成《云南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筹备建设生物多样性领域国家实验室。

建设目标

立足于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面向服务于国家和云南生物产业发展,面向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与环境安全需求,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特色生物资源发掘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凝聚和培养生物多样性一流人才,筹备建设生物多样性领域国家实验室,填补国际、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引领世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创新发展。争到2022年,完成先期论证立项和规划方案设计,到2025年,建成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生物多样性领域国家实验室,在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作出先导性贡献。

突出优势

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种质资源丰富:具有种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全省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超过10万份,保存量、保存种类均居全国前列;建成国家级特色资源圃7个、国家级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14个,认定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26个。


06           

四川:省农科院天府种业实验室




建设进展

2022年3月23日,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围绕生物育种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措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旨在建设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为“川种”提供科技支撑。


成立省农科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大任务。该实验室有利于集中科技资源干大事,通过跨部门和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整合优化,聚焦解决国家、区域种业重大发展问题,完成战略性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提高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天府种业实验室依托四川省农科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察站、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66个技术支撑平台组建,下设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和实验室部门4个机构,将围绕4个方向设立功能实验室,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挖掘利用和抗逆生理生化研究,实现分子育种从2.0到4.0的跨越,选育一批绿色新品种。

突出优势

产业基础优势: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四川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地位,建有7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厂,数量位居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动植物种业大国,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在种业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极其重要。如何谋划好建设好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业领域国家实验室,需要站在国家全局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真正遴选好、统筹好、调动好、利用好、整合好全国全行业的产学研领军优势力量。


07                

广东: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



建设进展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设立的10个省实验室之一,是广州市政府举办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是广东省政府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实行独立法人运作。


2020年7月20日,实验室注册成立。实验室主任由李家洋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刘耀光院士担任。


实验室采取“核心+网络”的建设格局,总部设在广州,此外现有5个分中心,分别位于深圳、肇庆、茂名、云浮、河源,总投资超过90余亿元。

建设目标

实验室聚焦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前沿科学领域、“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3大问题,瞄准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与精准农业、动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生态循环农业与环境友好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等领域,服务粮食、水果、蔬菜、畜禽、花卉、茶叶、南药、现代渔业、微生物等产业,对标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核心策源地、现代农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最终建成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

来源:种业宝典


  


「 往期文章 」


育种新说:红高粱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玉米精准定向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召开

种企聚焦 || KWS、大北农、先正达、荃银高科、丰乐种业有新动向啦

陕西引种水稻品种23个、玉米品种159个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第二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